(通讯员:隋竹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够提高在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互动,激发和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电子信息学院的老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教学“神器”和“十八般武艺”吧!

郑琳老师:台式机+笔记本电脑+2部手机+绘图模板+手绘图纸
郑琳:《工程制图与CAD》课程内容图形量大,学生初学投影几何有一定难度,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采取五位一体教学方式。用台式电脑讲解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笔记本电脑上搜集整理一些好题目作为例题,两台电脑随时进行共享屏幕切换。利用自拍杆支起一部手机关注学生到课情况,并通过聊天功能及时掌握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另一部手机课余时间关注课程QQ群,随时解答学生做题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另外,再把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绘制成图纸夹在台式电脑上,再利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共享在屏幕上,这样,一步一步的解题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单欣老师:笔记本电脑+小白板,PPT授课与“课间操”
单欣:充分挖掘和利用腾讯课堂的各种上课模式。用PPT方式作为主体模式,高效而清晰地展示课程知识点;用摄像头模式,利用家中孩子的小白板边讲解边板书边推导,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提高沟通效率。通过提问对某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讨论区及时反馈,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讨论和学习热情,同时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适时调整。课前和课间利用屏幕共享或音视频方式,播放武汉实时新闻、抗疫小视频,以及与课程有关的科普小视频,例如无人机激光遥感、强磁场应用、卫星通信等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校附近的实时状况,另一方面,我也会针对科普小视频,在讨论区和学生就相关技术和电磁场理论之间的联系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课程:电磁场理论)

李立老师:一图看腾讯课堂屏幕布局
李立:可在腾讯课堂主界面中完成PPT演示、讨论区发言、播放视频、分享屏幕等操作,实现签到、答题卡、画中画、举手等功能,并可随时监测网络状态;可在主屏实现成员列表导出、耳麦控制、分享系统声音等操作。讨论区始终在线,随时与学生交流,文字交流操作得当,比举手功能效率更高,全员可见,交互效果更好;如学生熟练掌握发图功能,可快速提交作业、练习结果图片,用于点评。成员选项卡可显示实时在线人数。在PPT中打开演讲者视图,适当调整主界面,留出演讲者视图的下一张幻灯片提示和备注,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摄像头视图可根据需要开启,小窗位置可移动。可根据需要,显示EDA软件、浏览器等教学过程需要的窗口,或是打开文档实时记录学生表现。(课程:模拟电路基础(上))

徐新老师:便携计算机+手机+耳机+小度在家(演示和计时)
徐新:上课一般采用腾讯课堂展开教学,学生端教学界面如右上图所示,同步显示PPT+教师影像+聊天区,充分利用腾讯课堂的聊天区、答题卡等功能与同学展开互动,教授过程中显示教师影像以补充单纯PPT画面+音频形式带来的单调和枯燥,并可以通过表情和手势辅助讲解内容。教学坚持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学思路,课堂demo、课后小练习和Project相结合,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当需要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和结果时,选用腾讯会议平台,让学生共享屏幕,展示自己的工作,包括演示PPT甚至运行程序。(左下图:腾讯会议-学生演示语音信号频谱图和语谱图的绘制结果;右下图:腾讯课堂学生端界面-答题卡互动选项)
(课程:语音信号处理)

尹凡老师(装备一):笔记本电脑+高拍仪
尹凡:通过笔记本电脑自带的网络摄像头,配合使用高拍仪的高清摄像功能,可以很好的实现讲授和板书的切换,增强师生互动。(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

尹凡老师(装备二):ThinkPad平板电脑+手写笔+白板软件
尹凡: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通过腾讯会议配合平板电脑的手写功能,把同学们的亲身经历和课程专业知识相衔接,尝试利用本课程的核心理论理解当下新冠状病毒疫情的诸多热点,用跨学科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课程:算法与数据结构)

鄢煜尘老师:平板电脑+支架板的实时板书简易方法
鄢煜尘:没有手写笔的时候可以将平板电脑后摄像头打开,在屏幕后面架一个支架板,在支架上铺上白纸,授课的时候共享整个屏幕,需要展示板书时切换到相机界面,手绕过电脑屏幕在纸上直接书写,即可达到即时板书的效果。(课程:最优化方法)

茹国宝老师:笔记本电脑+手机+手绘图纸
茹国宝:隔离在外,心系教学;为免打扰,走廊上课。假期探亲滞留在外,现在家人都要在家办公,于是经常无奈上演争夺笔记本“大战”,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在餐桌上绘图、备课。电脑用腾讯会议平台授课,手绘图纸拍照嵌入PPT,手机挂QQ课程群随时给学生解惑。(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卢昕老师:笔记本电脑+Pad+高拍仪+磁贴白板
卢昕:电脑登录腾讯课堂教师端以及播放PPT,Pad登录学生端和QQ群,同时监控网络课堂效果和查看课程群学生提交的课堂练习,高拍仪用于课上板书演示,(因为可设分辨率,相对视频会更流畅一些),磁贴白板用于课下答疑讨论问题。(课程:信号与系统)

金伟正老师:笔记本电脑+Pad+手机
金伟正:电脑全屏ppt授课,用pad监控自己的授课效果、网络是否正常以及学生的交流信息,手机存放有部分授课资料,还可以在课间放好听的歌。(课程:通信电子线路)

罗义军老师:笔记本电脑+手机+白板
罗义军:手机用另外的账号进入腾讯会议,开启视频,手机静音且音量调到关闭;电脑打开声音,并可共享屏幕。电脑屏幕共享时讲PPt,关闭共享时就可以板书,切换很方便。(课程:通信电子线路)
老师们说,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在线教学使得固定的教室上课、习以为常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发生了变化。然而,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共同体验在线教育,老师们也借此机会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设备,开展多种模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的互动教学。这既是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互长的契机。
同学们说,在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学院老师们都想尽办法提高我们在线学习的效率,课上不时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同学们在讨论区积极讨论,让像我这样平时上课不太好意思参与课堂讨论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课堂气氛比线下教学更活跃,听课效率甚至比实际课堂还要高。这样的在线教学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让相距千里的老师同学们,实现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亲近。网络直播授课让之前在“珈”学习的我们变成了在家学习,但这并不会阻碍同学们的积极和专注。
我们相信,知识、精神和爱不会被病毒隔离,让我们共同等待疫情结束,期待无缝衔接正常的教学活动。正如一位同学所说,“战疫之下,共一心者皆英雄,两水三岸,共候人间芳菲漫!”